无标题文档

天水市情报告——2017年第8期(总第8期)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www.zgtsswdx.com 时间:2018-01-09 16:22:49 来源: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秦安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秦安县依托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秦安县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方案》、《秦安县扶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实施方案》、《秦安县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实施意见》、《秦安县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贴息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持续发展。截止2016年底,全县共有专业大户1680家,家庭农场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4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初步形成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秦安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围绕全县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组建培育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全县17个乡镇的特色优势产业普遍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优势产业生产的专业大户基本入社。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有苹果、蜜桃类合作社,具有特色优势的有天麻、花椒、苏籽、山鸡、中药材合作社。秦安蜜桃、秦安花椒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截止2016年底,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40家(2016年新建325家),合作社拥有社员4.3户,出资总额92653万元,累计带动农户5万户。注册了兴馨、娲乡、惠易、可泉山鸡等6个商标。可泉山鸡合作社荣获中国知名品牌认证,兴馨花椒合作社荣获第八届农产品交易会金奖,苏籽种植合作社被中国品牌杂志社、中国品牌理事会命名为中国品牌理事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了以区域特色农业为依托,以产业大户为核心的发展格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秦安县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一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信息和购销服务,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了有效对接,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降低了农民生产的市场风险。二是加强了农民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在合作社的引导和带动下,广大农民群众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逐步增强,创市场、打品牌、搞经营的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农产品经销,成为农产品市场的主力军。三是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进程。通过发挥合作社的桥梁、纽带、协调管理和组织服务功能,根据不同要求和市场需求,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规范农产品标准,合作社成为农业标准化建设和科技推广的重要推动力量。四是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秦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是围绕当地林果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开发建立起来的,这些组织通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有效地把分散经营联合起来,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发展。刘坪乡何湾蜜桃专业合作社是在万亩优质桃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成立的,涉及何湾、周湾、邓坪等7个村,带动农户1345户,解决了桃农生产的难题和销售的后顾之忧,加快了基地建设步伐,促进了蜜桃产业的发展。
  (二)龙头企业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截止2016年底,秦安县共有龙头企业6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县级龙头企业34家。企业资产总额8801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6945万元,年销售收入97513.9万元,出口创汇75.74万美元,上交税金730.13万元。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2家,1500-2000万元3家,1000-1500万元5家,500-1000万元27家,200-500万元7家。2014年企业带动农户数32216户,其中:订单方式带动农户数25964户,带动农户总增收15959.13万元。
  (三)农村土地流转依法有序。
  在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扩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截止2016年底,共流转农村土地3.2万亩,使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19.1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有18.19%,其中规模经营主体达187家,经营面积4.78万亩。2016年新建500亩以上土地流转示范点3个(秦安县鑫沐农林专业合作社、秦安县先锋现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秦安县清水源果蔬专业合作社),新建1000亩以上土地流转示范点1个(天水瑞佳农林有限公司在魏店镇张坡村流转1280亩)。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吸引了多元主体投入农业,推动了传统农业快速转型升级,带动提升了林果支柱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了农民“工人化”、“职业化”的步伐。
  二、秦安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秦安农业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善。多年来,坚持不懈地修梯田、改造中低产田、兴修农田水利、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作为农业基本生产资料的土地和水利设施有了一定改善,抗灾能力和土地产出率都有所提高。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最基础的条件。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一定提高。粮食、油料、肉蛋奶、蔬菜、水果等主要农畜产品均衡供应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满足了全县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桃、苹果、花椒等鲜活农产品还有千万吨以上的调出量。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面积达20余万亩,农畜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有利的条件。
  3.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特色农产品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以苹果、桃、花椒为主的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程度大幅提高,到2016年底,全县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农民专业合作社740个,带动农户5万多户,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4.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牛、羊、猪、鸡等畜禽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90%、92%、95%和96%;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灌区农田高效节水等一批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集成推广,促进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设施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产出水平明显提升。这些都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科技基础。
  5.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84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农民增收渠道拓宽了,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现金性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比例有较大提高。发展现代农业主要靠农民增加投入,农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就为现代农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不利因素。
  应当看到,秦安发展现代农业的不利因素也比较多。
  1.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仍然非常薄弱。秦安县降水稀少,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严重短缺,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全县75%的耕地是山旱地,受制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生产力水平长期低而不稳。
  2.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土地流转方式比较单一,土地流转规模较小,规模化经营的拉动作用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量少,服务单一;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力还不够强,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还不够紧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比较低;农产品发展层次低,品牌建设滞后,市场认知度不高,运输成本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村金融发育迟缓,企业和农户融资渠道窄,融资困难。
  3.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这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最大障碍之一。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和输转,农业劳动力的季节性、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老人、妇女成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要力量,使农业科技知识普及难度加大,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任务艰巨。 
  4.农民收入水平低,持续增收难度很大。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584元,与全省水平相差872元,与全国水平相差5779元,相当于全省水平的88.6%,全国水平的53.3%;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贫困面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跌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自然灾害对种养业的约束加剧,农业生产的风险难以掌控,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难度加大;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技能不高,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有限。
  5.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完全消除。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业发展面临许多挑战。特别是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与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与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民收入水平低和增收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秦安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
  针对上述分析,秦安县发展现代农业,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拓宽产业布局,优化现代农业体系。
  进一步拓宽农业产业布局,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推进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形成秦安蜜桃、秦安苹果、秦安花椒、旱作农业以及畜牧养殖等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生产布局合理、规模优势突出、区域优势明显、加工体系健全、质量安全可靠、品牌效益凸显、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互换、转包、转让、出租、土地经营权入股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大力发展规模种植,着力打造林果、蔬菜、中药材无公害生产基地,把引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作为产业化建设的切入点,把市场、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整合起来,实施优势产业链培育行动。
  (二)加快科技推广,全面提升科技水平。
  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和转化力度,加大投入,加快老果园改造进程,推广矮化密植现代栽培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广泛推广高光效、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机械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和自然灾害预防等技术,继续示范应用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引进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引进苹果优良品种、桃优良品种,果品良种率达到95%,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技术,创建一批机械化农机田间作业示范点;推广少耕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发展后劲。
  (三)强化标准实施,积极创建知名品牌。
  按照标准化、品牌化、科技化、组织化、市场化的要求,紧紧抓住质量安全这条主线,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苹果、蜜桃、花椒等主导产业“十三五”末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90%以上;通过财政奖补措施,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努力争创市级以上知名品牌,通过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积极开展产地认定,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引导合作社和企业积极订购、使用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标识、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标识。鼓励合作社和企业大力开展商标注册,打造著名商标。围绕秦安苹果、秦安蜜桃、秦安花椒地理标志产品等秦安县名优农产品,支持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各大城市产品展示、展销、洽谈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
  (四)加强各级培训,着力培养新型农民。
  一是继续强化农业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二是突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巩固和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果;三是加强农村创业性培训,提高农民的自主创业能力,鼓励农民、基层干部和科技人员创办现代农业企业;四是加大农村基层人员培训力度,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他们发展现代农业的知识、技能和服务“三农”的能力。
  (五)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投入保障机制。
  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议各级政府要调整支出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信贷投放结构,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尽快形成发展现代农业的稳定资金来源;鼓励引导农民投资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积极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建设,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为社会资金投资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对企业捐款和投资建设农村公益设施,可以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王胜明( 秦安县王尹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庞旭东 (秦安县团委书记)

作者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第三十六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无标题文档
         版权所有: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备案号: 陇ICP备17001240号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4号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岷山路60号
邮箱:tsdxbgshi@126.com
电话:0938-838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