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天水市情报告——2024年第4期(总第122期)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www.zgtsswdx.com 时间:2024-04-10 08:52:56 来源: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秦安县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报告《秦安县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针对秦安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不力,潜在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延伸文旅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产品档次等对策建议,对实际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现予刊发,供领导参阅。
 
  近年来,秦安县牢固树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开发利用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等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加以解决。
  一、秦安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不力,潜在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秦安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地湾文化、女娲文化、三国文化、民俗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成纪李氏文化构成了独特的文化资源体系。目前对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缺乏深层次的挖掘、整理、研究,其深厚的底蕴内涵和珍贵的文化价值潜在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还未有效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文化与景观、文化与旅游结合不够紧,丰厚古老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耐人寻味的非遗文化没有充分展示和利用。由于人们对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保护传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文化资源在社会面保护的难度很大,一些地下文物被毁、倒卖、藏匿,一些地上文化遗存保护不善、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特色品牌彰显不力。秦安县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全县已发现各类文化遗存百余处,现有A级旅游景区5处。但由于体制不畅、规划不佳、投入不足、融资不够、引资困难等原因,秦安县众多的旅游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利用,全域性文旅融合发展缺乏优惠扶持政策,缺少高标准规划指引。文旅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在旅游精品项目发展上缺乏科学设计、深度开发,没有将文化元素有效融入旅游场所、设施和空间,特色品牌彰显不力。自然资源利用不够,乡村旅游开发缓慢。公共文化场所的阵地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三)文旅融合产业链条不长,新业态亟待培育。秦安县在传统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基本只能满足“吃、住、行”的需要,但在“游、购、娱”方面还很薄弱,现代旅游康、养、学要素尚处萌芽状态。文旅与农业、商业、工业、教育、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不足,旅游业的外延和边界尚未充分拓展,还没有构建起集主题旅游、演艺娱乐、休闲度假、购物消费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条,文旅新业态亟待培育和发展。
  (四)文创研发水平较低,产品档次有待提升。秦安县域内景区景点和文博单位文创意识比较缺乏,对能体现历史民俗文化形象的可视性旅游商品、工艺品缺乏深入的研发,在创意、设计、制作、生产、宣传、营销、服务等环节联结不够,未形成成熟完整的产业链。一些文创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投入,导致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够完善。文创产品开发层次低且相对单一,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产品,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二、秦安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保护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一是创新文物资源保护理念。建立全县各类文物基础档案资源库,完善全县文物管理信息系统,推动文物资源动态管理和社会共享。科学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和项目方案,加大文物科技研究、应用推广力度,增强文物保护科技含量。做好各类文物价值内涵研究,讲好文物故事,重点放在对珍贵文物的研究和价值阐发上,让文物活起来。二是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县、镇、村文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管理,发挥公共文化阵地和免费文体场馆的服务功能。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和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快推进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三是强化文化遗产安全管理。加强文物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文物安全应急预案,层层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建立文物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四是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建立非遗传承保护机制,实施认定、记录、建档、研究、保存“五步走”,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制定分类保护标准和规划。五是加强地域文化研究推介。组织专业力量搜集挖掘秦安历史名人史料,整理编撰文献著作,讲好历史名人故事,宣传符合时代价值的突出事例。组织举办各类特色文化论坛,加强地域文化研究、交流和推介力度,为文旅融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精心打造旅游品牌。一是高起点规划指导旅游开发建设。聘请高层次、高水平的规划建设机构和专家学者,高质量修编旅游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各景区景点建设规划,并对生态、环境、服务、旅游商品等进行科学设定,真正把丰富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开发的各个方面。二是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华夏文明传承发展战略的良好机遇,策划、储备、争取和建设一批旅游项目。组建成立秦安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重点景区内的旅游道路、停车场、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导览标识、智慧旅游及电力、给排水、通讯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注重建设游客接待厅、特色餐饮店、产品购物店、演艺服务厅等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三是加强精品景区建设。以建设大地湾大景区为突破口,抓好大地湾遗址开发保护工程,建设集科普考察、文化探秘、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大地湾文化展示基地。对女娲祠、女娲洞、风沟等进行修缮补充,做好街亭古战场遗址的开发利用工作,高标准规划建设女娲文化园、三国文化园。利用刘坪桃花景观,突出生态、休闲主题,着力打造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景区。以保护修缮泰山庙、延伸提升凤山森林公园为重点,将凤山风景区建设打造成为市民和游人感受人文、享受自然的5A级大景区。四是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大地湾遗址、女娲祠、女娲洞、风沟等为依托,建设全国寻根祭祖旅游景区,打造“历史文化游”品牌;以博物馆、兴国寺、文化馆、文庙、上关明清一条街、凤山为依托,打造“文化名城游”品牌;以刘坪万亩桃园、王铺牡丹园等为依托,建设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景区,打造“生态观光游”品牌;以兴国高坪、王尹郭山、郭嘉暖泉等旅游示范村为依托,打造“乡村体验游”品牌;以女娲文化旅游节、桃花文化旅游节、果品博览会、农民丰收节等重大节会为依托,打造“节庆会展游”品牌;以秦安县解放纪念馆、烈士陵园、莲花彭德怀指挥部为依托,打造“红色教育游”品牌。
  (三)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延伸文旅产业链条。一是以旅富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打造开发“旅游+农业”特色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培育发展农事体验、田园采摘等乡村旅游业态。精心实施城乡融合型、生态保护型、产业带动型、人文融合型、休闲旅游型、文旅农康型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打造文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示范点。二是以旅兴工,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资源,培育一批陶艺、草编、木雕、麦秆画、剪纸、刺绣等旅游工艺品加工及旅游商品生产龙头企业。设计开发“小祖宗”等突出大地湾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原有彩陶产品上提升精美度;开发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桃木剑、桃木梳等桃木加工品和具有实用性的桃花油软胶囊、桃花茶、桃果汁、桃果脯、桃酥等系列产品;开发苹果汁、苹果脆片、果脯、罐头和花椒精油、花椒芽菜、椒叶菜干等系列产品,打造秦安味道的旅游产品品牌。三是以旅旺商,繁荣发展商贸经济。围绕“旅游+商贸”,推进商贸流通业和旅游业互相促进、协同发展,培育文旅消费市场。切实做强美食品牌,提升住宿品质,做优特色商品。借助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的良好时机,宣传推介秦安特色食品、风味小吃,加快打造秦安酸辣肚丝汤、辣子面、麻腐馍、酿皮、甜醅、干膜、锅子等特色美食品牌,以舌尖上的的消费吸引带动旅游消费,让美食更好地赋能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全县住宿产品档次,建设具有秦安地域特色的主题酒店、旅游宾馆、乡村酒店、农家乐等,改造和经营特色家庭旅馆、客栈、民宿、小木屋、集装箱、露营营地等非标住宿业态,有效满足游客多层次、特色化、个性化住宿需求。加强特色专业市场建设,优化商品供给,扩大农特产品展销,提升消费能级和消费品质,进一步激活旅游市场消费活力。四是以旅促学,做深各类研学旅游。充分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历史、艺术、生态、民俗、红色等各类主题研学项目。丰富培育研学旅游基地,打造以大地湾遗址为代表的文物考古研学游,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研学游,以文庙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研学游,以解放纪念馆、莲花彭德怀指挥部为代表的红色研学游,以刘坪万亩桃园为代表的观光农业研学游,以石节子村为代表的艺术实践研学游等研学旅游品牌,进一步健全研学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全县研学旅游提质升级。培养扩大研学辅导师队伍,精心设计讲解、参观、体验、探究等有关研学课程,提高研学旅行质量。五是以旅养康,培育康养旅游业态。大力培育生态养生、文化养生、民俗养生、运动养生、中医养生等休闲度假康养游业态,着力开发生态旅居、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健身运动康复疗养、餐饮膳食等养生保健旅游产品,组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为旅游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四)持续加大文创力度,提升旅游产品档次。一是编印书籍画册。组织专业力量,深入挖掘秦安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编写文化旅游系列丛书,编印旅游宣传画册、宣传折页等。复刊编发《大地湾文化》(季刊),再版编印发行《秦安史话》《魅力秦安》《秦安景观》等书籍画册,在各景点景区和酒店宾馆陈列摆放。二是编演影剧歌舞。突出地域特色,创作生产文艺精品,打磨提升大型秦腔历史剧《陇上铁汉》戏曲剧目,创排《货郎客》电视剧目,创编以大地湾、伏羲女娲为题材的《梦幻大地湾》《伏羲伏羲》《女娲颂》等大型歌舞剧目和《古街亭》《桃花谣》《壳子棍之歌》《桃源忆故人》《草编姑娘》等一批歌舞节目,再排再演、包装优化秦安小曲、蜡花舞等传统歌舞节目,向游人轮回展演。三是研发旅游商品。依托县域物产资源,加强文旅工艺品、纪念品、用品、食品“四大类”文化旅游商品的创意研发,开发出更多使游客“看得中、买得起、带得走、送得出”的文化旅游商品。注重高端礼品的开发,提升秦安旅游商品的结构水平。四是强化旅游宣传。创新融媒体宣传、推动全媒体宣传、注重新媒体宣传,扩大对外宣传,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旅宣传格局。根据各景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典故、建筑风格等,编写既有趣味性和故事性,又有真实性和知识性的导游词。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旅游宣传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秦安文旅的内涵,发挥良好的推介作用。通过组织旅游摄影、短视频创作大赛等形式,扩大旅游宣传。培养壮大文创人才队伍和讲解员队伍,全面提升文创能力和服务水平。
 
 
  (作者:冯喜成,秦安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班田,秦安县委党校讲师;安俊维,秦安县博物馆馆员)

 

 

无标题文档
         版权所有: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备案号: 陇ICP备17001240号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4号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岷山路60号
邮箱:tsdxbgshi@126.com
电话:0938-838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