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天水市情报告——2024年第2期(总第120期)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www.zgtsswdx.com 时间:2024-04-07 14:37:21 来源: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厚植文化基因  打造特色品牌
——关于加大伏羲始祖文化宣传阐释力度的建议

  编者按:天水是伏羲氏的诞生地和伏羲始祖文化的发祥地,如何大力宣传阐释伏羲始祖文化、讲好伏羲画卦故事、创新发展伏羲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文化使命。报告关于加大伏羲始祖文化宣传阐释力度的建议》从伏羲始祖文化在天水宣传阐释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当前存在的短板及不足,提出关于加大伏羲始祖文化宣传阐释力度的建议,旨在充分发挥伏羲始祖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中华始祖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其真正打造为代表人类根源文化的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现呈送主要观点,请领导参阅。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讲好伏羲画卦、女娲补天故事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伏羲始祖文化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职责使命。天水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伏羲氏的诞生地和伏羲始祖文化的发祥地,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大力宣传阐释伏羲始祖文化,努力把伏羲始祖文化打造成为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标识,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
  一、伏羲始祖文化宣传阐释基本情况
  自1988年恢复首届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以来,中央和省、市委高度重视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工作。2013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建设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2021年,省“十四五”规划提出 “进一步扩大公祭伏羲大典国际影响力,打造黄河流域中华人文始祖发源地文化品牌”。2022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赋予天水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的使命任务。天水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中华伏羲文化促进会、伏羲学院、伏羲文化研究院、天水市伏羲文化促进会等研究组织先后成立,并积极开展伏羲文化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为阐发伏羲文化、推进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智力支持。已成功举办34届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和32届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荣获中国当代节事逾30年“中国节事卓越品牌”奖 。在各类新闻媒体开设伏羲文化相关专题专栏专版149个,依托央视、甘肃卫视等国家、省级主流媒体进行现场直播12次。利用各类社会宣传载体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伏羲文化宣传,仅2023年大典期间,全网累计发稿6.56余万篇、阅读量5.67亿次,滚动播放宣传标语30余万次,发送主题短信16.58亿条,实现海外网络平台浏览超过1亿次。同时,邀请俄罗斯、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通讯社、新闻媒体走进天水,了解伏羲始祖文化,推动文化交流互鉴。
  二、当前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一是理论研究阐释有待深化。对伏羲始祖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挖掘不深,研究工作不系统、不深入,缺少专题性、系统性、地方性的研究专著和学术成果,学术研究的支撑作用发挥不足。
  二是宣传推介力度还需加大。伏羲活动区域主要在黄河流域,除了甘肃天水,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各地都有伏羲庙,和其他地区相比,我们全面系统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推广、策划的形式比较单一,“大宣传”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影响力传播力还有待增强,运用现代传播理念、技术、载体还不够充分。
  三是文化景点分散且体量不足。伏羲始祖文化景点包括秦州伏羲庙、伏羲城、麦积卦台山、秦安女娲祠、大地湾,两区一县分布的景点小且分散,体量不足,三地联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力度比较弱,没有形成一体化宣传、一日游购票的大景区思路,在宣传阐释伏羲始祖文化首位品牌方面还比较单一传统,缺乏有亲和力、烟火气的文化品牌的创新宣传。
  四是文艺精品力作偏少。展现伏羲始祖文化魅力和文艺风采的作品不多、影响力不强,文艺创作生产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无高峰的情况,截至目前没有一部可以代表天水特色以伏羲文化为题材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文艺精品。
  五是文化创意研发产品不够丰富。打造羲皇故里寻根祭祖游在深挖始祖文化资源禀赋和创新文旅产品的融合方面比较欠缺,突出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比较少,游客看得见摸得着能带走的伏羲文创旅游产品不够丰富,没有把伏羲文化和天水的雕漆工艺、地方土特产、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很好的结合起来,用游客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文旅产品宣传阐释伏羲文化。 
  六是日常宣传投入十分欠缺。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大幅度的宣传主要集中在一年一度的伏羲文化节,日常的宣传比较单一匮乏,没有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快手、微博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全年度线上线下结合,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伏羲文化宣传,不断扩大伏羲文化的影响力。
  三、关于加大伏羲始祖文化宣传阐释力度的建议
  一是大力传承创新,进一步加强研究挖掘和开发展示。以伏羲始祖文化为龙头,以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为载体,以节日节庆文化活动为抓手,坚持创新发展,积极申报创建全国“中华文明源头”和“世界华人寻根问祖”示范基地。加强伏羲学基础研究和专业研究队伍建设,由国家相关部委会同甘肃省政府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全国性的伏羲始祖文化高层论坛,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研讨交流,推动伏羲始祖文化研究向专业性、学术性、社会性深层次迈进。
  二是打造特色品牌,突出伏羲始祖文化擦亮城市名片。充分发挥伏羲始祖文化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同祖同脉、中华共祭”这一主题,通过进一步办好公祭伏羲大典,最大限度吸引广大游客。建立以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为核心,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研发具有伏羲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发挥文化品牌带动效应,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适时推动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中华始祖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其真正确定为代表人类根源文化的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三是推动深度融合,将伏羲庙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加快以伏羲庙为核心的大景区建设,借助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的契机,大力宣传“吃天水麻辣烫、游羲皇故里”文化名片,推出伏羲庙、伏羲城、卦台山、女娲祠、大地湾等伏羲文化一日游专线,并将南郭寺、玉泉观、西关古城、南北宅子等景区一并纳入伏羲庙大景区范围,推动伏羲庙大景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实现文旅深度融合。
  四是广泛深入传播,开展伏羲文化集束化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户外大屏、宣传标语、文创产品等各种载体和手段,加强对伏羲始祖文化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在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各类宣传平台同步开设专题专栏,统筹调配各类宣传资源,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伏羲始祖文化研究成果,反映伏羲文化交流研究活动动态。邀请中央和省属主要媒体走进天水,开展以宣传伏羲始祖文化为重点的采访活动。组织商业网站、重点网红“大V”等,制作推出伏羲庙、伏羲城、卦台山、女娲祠、大地湾等游记、打卡体验等短视频,通过各类重点社交平台进行转发推送,着力营造舆论强势。
  五是树立精品意识,创作在全国有影响的文艺力作。立足伏羲始祖文化资源优势,锻造文艺精品,以艺术的、审美的、形象的方式为伏羲文化赋形赋能。制定伏羲文化艺术创作计划,实施天水文艺名家工作室建设和文艺精品扶持项目,打造伏羲始祖文化的研究团队、文创团队,推出一批以伏羲文化为主题,在全国有影响、有分量的书法、绘画、歌舞、戏曲、动漫、电影、电视剧等文艺精品。
  六是提升支持力度,打造中华文明起源地理标识。建议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编制高规格的《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发展规划》,支持建设以伏羲庙为核心的国家5A级旅游大景区,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扶持,将其打造成为传承弘扬伏羲始祖文化的旅游目的地。加大以卦台山为主的画卦圣地在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两方面的保护力度,在卦台山规划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围绕历史展示、景观打造、实景体验、园区建设等给予政策倾斜、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建设中华始祖历史文化核心区,把卦台山打造成中华文明起源的标识地。
 
  (作者:王永利,中共天水市秦州区委党校副教授)

 

 

无标题文档
         版权所有: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备案号: 陇ICP备17001240号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4号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岷山路60号
邮箱:tsdxbgshi@126.com
电话:0938-838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