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天水市情报告——2023年第1期(总第108期)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www.zgtsswdx.com 时间:2023-10-30 10:07:01 来源: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天水市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编者按: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天水补齐农村生产生活短板、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战略机遇。报告针对天水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立足实际科学编制规划、形神兼强化经济支撑、夯实基础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做好传承彰显地域特色、整合资源凝聚建设合力等对策建议,对全市有序有效推进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具有参考意义。现刊发主要观点,供领导参阅。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近年来,天水市把乡村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加以解决。
  一、天水市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村建设规划与实际需求结合还不够紧密。一是规划不够科学。个别乡镇缺乏系统的乡村建设理念,没有从自然资源、乡村产业、基础设施、民俗民风等多个方面统筹规划,确定不同行政村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还存在盲目跟风、边建边规划、边规划边改进等现象。二是规划缺乏前瞻性。个别村庄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衔接不紧密,普遍未预留农产品加工、贮藏、销售、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停放,以及村内超市、电子商务、公用停车场、公交站等生产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用地,规划引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三是片面规划。大部分承担示范创建任务的乡镇、村把工作重心放在了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拆除空心房、危房改造、房屋抗震改造、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硬件建设方面,对编制具有生态管控、耕地保护、产业布局、村庄建设等功能的“多规合一”建设规划,以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人口城镇化、人才培育、乡村治理等软件建设不够重视。四是规划缺乏地方特色。有的村庄在规划与建设中偏离了地方文化特色,张冠李戴,生搬硬套,感觉上是焕然一新了,但却与本地文化、习俗格格不入,使得整体建设不伦不类,失去了当地文化的底色。
  2.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度还有待提高。一是乡村建设对产业发展的提升作用不明显。一方面,由于部分乡镇没有将产业发展科学合理有效纳入乡村建设规划,导致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两张皮”,乡村建设与产业项目难以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没有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乡村建设,经营主体对乡村建设的了解、关注和支持不够,乡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出来。二是产业对乡村建设的支持能力不足。天水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规模小、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市场开拓能力有限,生产技术落后,拉动乡村产业发展能力不足,与农户未能形成真正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产业无法对乡村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就业、技术、服务等支持。三是村级集体经济支持乡村建设的力量不足。天水市村级集体经济大多数缺乏资本积累,普遍缺乏懂技术、善经营、想干事、能干事的带头人,创新思维和精品意识不足,发展资金紧缺,收入渠道单一,“造血”能力不强,村集体积累支持乡村建设的力量较弱。
  3.农村人居环境还需持续提升。一是环卫设施配套率有待提升。近年来,天水市在乡村建设的环卫设施主要集中在乡镇、公路沿线及各级示范村,而城乡接合部、边远乡村、非示范村和自然村,大多数环卫设施配置率低、覆盖面小。二是垃圾分类技术措施有待进一步探索。农村生产垃圾、污水产生量和种类与城镇差异较大,但农村垃圾分类方法和处理技术措施基本上套用了城市的分类和处理方式方法,没有突出农村特点,如何建立适合天水市农村实际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三是长效运营管护机制还不完善。大多数群众缺乏足够的人居环境意识,主动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识不强,村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制度落实存在时好时坏现象,整治效果保持难。已建成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无害化卫生厕所等设施的管护维修、定期收运、资源化利用等后续管护工作不够完善,管理和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村级组织收入的支撑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日常管理运行需要。
  4.乡村建设硬支撑还需进一步增强。一是地方财政投入不足。随着乡村建设的全面铺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任务更加艰巨,市县两级财政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资金供需矛盾更为突出。二是社会和民间支持不够。当前天水市乡村建设基本依靠财政资金实施,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投融资等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吸引足够的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建设。个别乡村征求群众意见不充分,导致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意愿不够强烈,项目实施中群众不配合,项目实施后群众满意度不高。三是乡村建设人才支撑不足。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人员,示范建设整体质量不高,同时,普遍缺乏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去承接乡村运营与品牌宣传,乡村建设项目盈利空间和发展后劲不足。
  二、高质量推进天水市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1.立足实际,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一是科学精准做好村庄布局。各县区、各乡镇、各行政村应根据各自特点,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各类要素,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合理安排村庄布局和类型,科学确定村庄功能定位,理清村庄发展方向和思路,着力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编制规划。明确不同村庄建设重点,严格按照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管理要求,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行县乡村统筹,对涉及的永久基本农田等约束性指标严格执行,对预期性指标确定要慎之又慎,能留白的要留白,以满足农民不同层面的需要,为今后发展预留一定空间。三是持续提升编制质量。要进村入户,广泛调查,全面了解掌握每个村庄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多方听取和吸收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让农民群众真正参与规划。要尊重乡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注重本地文脉传承,展现乡土气息,确保村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农村实际、群众满意。
  2.形神兼具,注重乡村建设经济支撑。一是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立足市场需求和乡村资源条件、发展基础、村民意愿、发展特色,打造农业种养、景观配置、深度加工、传统手工、美食餐饮、冷链物流等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做强做大若干个附加值高、效益好、带动力强的乡村经济实体和产业园,以一品一业支撑乡村经济发展。有条件的村庄可以把发展有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突破口,积极与城市对接,发展与城市居民需求相适应的休闲、养生、养老、农耕体验等消费项目,真正让美丽经济在乡村建设中生根发芽。二是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突破提升行动,加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精准量化村级集体资产,明晰产权,通过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农村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促进村集体经济与特色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等融合发展,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能力,激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多途径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乡村建设提供集体经济积累。
  3.夯实基础,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硬件与软件建设同步推进。根据人居环境整治设施建设需求,视财力情况,逐年逐村安排卫生厕所、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探索适合天水市农村实际的垃圾分类处理方式方法和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建设与管护同步考虑,规范管理软件资料,加强施工管理和设施管护运营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建设和管护运营水平。二是党政齐抓和农民主体协调推进。坚持落实党政同责、“四级书记”一起抓机制,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和部门协同配合,积极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健全村庄全域管护、公共区域管理、巷道管理、美丽庭院管护、空心院治理长效机制,完善村庄内外环境整治保洁措施,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巷长制”、“户长制”,全面压实党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和群众代表管护责任,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因地制宜推广水冲式卫生厕所、双瓮漏斗式(三格式)卫生厕所等无害化改厕模式,将农村“厕所革命”与农户浴室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广“卫生厕所+”模式,实现一室多用。大力实施风貌改造工程,持续推进农村拆危治乱行动,拆除“空心院”,建设文化广场、村史馆、农村幸福院、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鼓励引导农户种植花草果木、提升庭院景观,让村庄更加整洁有序、农村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4.做好传承,彰显乡村建设地域特色。一是立足地域特色开展乡村建设。按照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的原则,统筹谋划,分阶段、分层次积极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做好村庄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尽可能保留展现代表村庄文化信仰的符号信息,在建筑风格与选材上注重个性化,使乡村有灵魂、留得住乡愁、发展产业有基础。二是依托乡村建设发挥特色优势。通过乡村建设,妥善解决长期以来在乡村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上存在的资金不足、基础条件差等问题,加大村庄优势特色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提升村庄自身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村庄社会知名度,让乡村地域特色成为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增收的着力点和支撑点。
  5.整合资源,凝聚乡村建设强大合力。一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多方整合筹资渠道,加强衔接协调,加大乡村建设资金投入。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交通、水利、国土、林业、文旅、教育、卫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到示范创建点对口帮扶,全力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加大经营性项目建设力度。落实乡村示范创建奖励政策,以政府定额配套资金为主,市、县业务指导部门按一定比例落实配套资金。二是引导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制定出台劳动力和人才资源返乡回流的优惠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扶持有竞争力、就业容纳力的产业引导人才回流,鼓励支持青年人回乡创新创业,欢迎乡贤人士返乡投资创业,扶持乡村能人就地创业。持续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增强双带能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立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关联机制,让农民在乡村建设和发展中留得住、能致富,成为乡村建设主体与最大受益者。三是加强乡村建设技术指导。乡村建设各级指导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研究制定不同地域的乡村建设标准,组建技术团队深入基层巡回指导,提高乡村建设质量。四是强化乡村建设组织保障。要尽快理顺机制,明确上下指导管理部门职责,完善协作体系,为乡村建设顺利推进筑牢组织保障。
 
 
 
 
  (作者系48期中青班学员。周立:市农业农村局市场和信息化科科长;高飞:麦积区三岔镇人大主席;刘向东:秦州区牡丹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无标题文档
         版权所有: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备案号: 陇ICP备17001240号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4号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岷山路60号
邮箱:tsdxbgshi@126.com
电话:0938-838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