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天水市情报告——2022年第6期(总第104期)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www.zgtsswdx.com 时间:2023-01-19 15:53:33 来源: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天水市先进制造业转型
升级示范区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编者按:打造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是我市推进“强科技”“强工业”行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关键支撑。报告立足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的推进“三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引培双向发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园区能级推动重点产业集群集聚、培育优质企业做强产业链条、强化服务保障汇聚发展合力等对策建议,对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推动我市工业提质扩量增效,具有参考意义现刊发主要观点,供领导参阅。
 
 
  天水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五区五中心”的发展目标,“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是“五区”之一。一年来,各县区和工信等部门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迅速制定了具体方案、项目清单和产业链图谱,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创新能力提升、工业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今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但受产业规模、产品结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因素制约,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仍面临一些困难问题,还需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加快示范区建设,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增效。
  一、天水市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全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242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8户,仅占工业企业总数的15%。188户规上企业中,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49户,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户、5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户、10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华天电子集团1户,工业发展缺少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支撑。从装备制造业看,电子信息产业仅有7户规模以上企业,除华天电子集团一企独大外,其他企业年产值均在5亿元以下;电工电器产业规上企业虽然有23户,但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不足40亿元,龙头企业长城开关厂集团公司、二一三电器集体团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均不足10亿元;机械制造企业间产品关联度小,星火机床公司、锻压机床公司等龙头企业规模小,缺乏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发展的“专精特新”产业链配套企业。
  2.产业链条较短。现有企业产品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产业链协同不足,产业配套能力差,存在客户和供应链两头在外的情况,未形成产业集聚,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比如:集成电路产业缺乏上游设备材料、芯片设计、制造等领域骨干企业。天光公司为我市仅有的芯片设计制造企业,但其现有的3英寸、4英寸、5英寸芯片生产线与国内外主流的8英寸、12英寸生产线技术差距较大。
  3.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有限,与同行业优势企业相比差距较大。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紧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不高,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众多创新资源未形成有效的研发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
  4.要素保障不力。用地方面,受有限的土地资源与紧缩的用地指标双重挤压,工业发展用地供给紧张,加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仍然存在。融资方面,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市场稳定性差,资信等级不高,可抵押担保物较少,致使银行贷款难度大,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问题突出。人才方面,高等院校相对较少,对口专业学科设置少,适用型人才短缺;由于企业薪酬待遇低和城市区位环境等因素影响,中高端人才稀缺,培养的人才和熟练工人流动性大,人才引进难和外流的情况比较突出。
  二、推进天水市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1.推进“三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围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认定评审,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加快推进长通电器、铁路电缆、锻压机床等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让老企业通过搬迁焕发新活力。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传统领域改造,推广应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
  2.引培双向发力,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华天集团集成电路新产业基地、金浪公司集成电路载板生产线、杰瑞集团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旭盛OLED载板玻璃、旭康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及制瓶、华能甘谷发电公司综合能源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壮大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航空维修制造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瞄准三个“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组织多层次、广范围、大规模的招商团队,强化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引进重点项目、骨干企业,培育上下游配套产业。
  3.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环节的主体作用,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不断实现产业的优势再造和迭代升级。大力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持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华天科技、星火机床、电传所、电科院等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争取国家支持我市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培育金融服务、营销贸易、工业设计、标准化检测等企业,更好发挥对先进制造业的全链条支撑作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不断提升天水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影响力。加强区域协同协作,深化与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和“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招引国内相关产业科研院所在天水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各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技术合作机制,促进重点领域开展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
  4.提升园区能级,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指导各县区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突出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注重改造提升各园区水电气暖等硬件承载条件,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力争将各级园区打造成特色产业聚集区。加快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步伐,全力推进三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重点引进芯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5G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张家川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清真食品、新型建材等产业,打造省级特色经济开发区;秦州区省级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麦积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甘谷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秦安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纸箱包装、农业地膜等产业;武山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现代中药、新型建材等产业;清水县重点发展新型能源、新型建材等产业,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5.培育优质企业,支撑先进制造产业发展。加大资源要素保障力度,向重点企业“一对一”派驻联络员,向其余工业企业“一对多”全覆盖选派联络员,在生产一线协调服务、解决困难。围绕重点产业链,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做强做优。引导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能力,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按照梯度培育、分级实施、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动态培育库,定期开展监测分析,推荐认定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实施工业企业“达规入库”三年行动,每年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入库培育,实行一企一策、动态监测、分类推进,每年新增一批“小升规”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力争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为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6.强化服务保障,汇聚产业发展强大合力。加强统筹协调,工信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统筹调度、分析研判,动态更新产业链图谱和项目清单,推动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建设、达产达效。市直各部门、各县区主动对接、强化服务,形成工作合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用足用活国家和省上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发挥市级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势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的信贷支持。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大闲置和低效产业用地处置力度,加强生产要素的统筹协调,保障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的用地、用能和环境容量等要素供给。构建人才支撑体系,依托市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创立人才培养、实训、创新基地,培育一批高技能实用人才。全面落实引才优惠政策,着力解决好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园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引进一批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为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李调莲,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科研管理处图书馆员)

 

 

无标题文档
         版权所有: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备案号: 陇ICP备17001240号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4号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岷山路60号
邮箱:tsdxbgshi@126.com
电话:0938-838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