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青蓝”相连,薪火相传——市委党校“青蓝工程”科研工作综述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www.zgtsswdx.com 时间:2025-01-22 14:54:41 来源: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为助力年轻教师成长、提升其业务水平,市委党校精心组织实施“青蓝工程”,搭建起骨干教师(蓝方)与年轻教师(青方)一对一传帮带的坚实桥梁。在校委会的有力领导下,教务处积极作为,精准结对,成功促成14组青蓝师徒携手共进。自“青蓝工程”落地生根,其影响力迅速辐射至科研领域。科研管理处积极作为,促使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一是以青蓝结对为基础,夯实青年教师科研基本功。指导教师传授科研方法和技巧,精心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明确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并全程指导课题研究;青年教师通过学术交流以及参与课题研究,逐步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流程和关键要素,科研基本功逐步夯实。已成功结对的14名指导教师为青年教师制定了详细且周全的培养计划,青年教师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结对期内个人成长提升计划,并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个人学习情况及科研进展,骨干教师及时跟进与指导,青年教师补足个人科研短板,有效筑牢党校科研工作根基。
  二是以团队建设为纽带,促进整体科研水平提升。在“青蓝工程”实施进程中,高度重视科研团队建设,通过组织系列青年教师培训、搭建广阔学术交流平台等方式,多管齐下提升以教研部为单位的团队科研实力。期间,举办多场培训班,全体青年教师踊跃参与,部分“青蓝工程”结对青年教师还参加上级培训,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除校内的结对传帮带外,还借助市县党校共建共享活动,推动七个教研部的骨干教师与县区党校的青年教师结对。在频繁的交流合作中,师徒情谊渐深,逐步构建起目标统一、能力卓越、成果优质的党校系统科研团队。团队内成员相互学习、携手共进,攻克科研难题,良好的科研氛围既充分挖掘了青年教师的科研潜能,也全方位推动了党校整体科研水平的稳步提升 。
  三是以课题项目为抓手,强化科研成果质量。在“青蓝工程”的推动下,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通过骨干教师的悉心指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深入基层调研,广泛收集数据资料,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青蓝工程”活动实施以来,已有12名青年教师独立主持或参与课题。其中,2名青年教师主持2024年甘肃省社科院天水分院基地单列课题,分获良好、合格结项等次;8名青年教师主持或参与全市党校系统调研课题;1名青年教师参与省软科学项目,承担部分课题任务。截至目前,在“青蓝工程”活动的带动下,14名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于学术研究,2024年在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在《天水日报
·理论版》发表论文21篇。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学术影响力,也为党校的科研工作增添了新的亮点,为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贡献了党校智慧。
  四是以主责主业为导向,促进科研与教学结合。“青蓝工程”注重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骨干教师通过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我校参与“青蓝工程”的10名青年教师已站上讲台为主体班授课,教学效果良好;6名青年教师主持全市党校系统调研课题,围绕“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咨政进决策”原则,将成果转化为教学专题和咨政报告,强化了科研与教学的联系。青年教师也积极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反馈给骨干教师,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这种科研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也推动了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
  下一步,党校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研精神,进一步深化“青蓝工程”活动的实施,推动“青蓝工程”取得实效,不断探索党校科研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党校科研人才和教学骨干做出更大的贡献。


监制:车君明
撰稿:安秋萍 审核:王文秀 保密审核:欧全胜

 

 

无标题文档
         版权所有: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备案号: 陇ICP备17001240号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4号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岷山路60号
邮箱:tsdxbgshi@126.com
电话:0938-838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