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把信访工作作为主题教育重要抓手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www.zgtsswdx.com 时间:2023-11-17 17:12:08 来源: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曹俊红
(作者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工商与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
 
  与第一批主题教育相比,第二批主题教育在基层开展,同群众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及时高效解决群众诉求,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作风,尤其是自觉践行信访接待下基层,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通过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现场应考,直接解决问题,面对面听民声、心连心解民忧、实打实惠民生,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往往也在基层,信访工作是党的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只有在信访工作中扛牢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才能充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做好信访工作,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必须以“事不在小、关键在办、关键在早”的态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就推动建立领导干部下访制度。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把金华浦江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在现场解决群众难题。坚持“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这为基层治理积累了丰富经验、提供了示范样本。
  有的领导干部听闻“上访”就“色变”。一来怕群众上访到自己门前,担心群众诉求不好解决甚至惹来麻烦,于是推三阻四、避而不见;二来怕群众上访到上级部门,担心影响本地区形象,于是下大力气“防访”,把功夫下错了地方。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愈演愈烈,更容易激化矛盾,形成恶性循环。群众之所以上访,就是因为有困难、有问题要解决,找政府、找领导是因为相信政府和领导能够秉公办事、提供帮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地方时,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先河,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问题,深受群众称赞。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充分彰显为民情怀、务实作风、担当精神,充分体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群众观念。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主要对象,基层干部也要牢固树立正确群众观,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下最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着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进村入户更知晓群众需求,走进车间进一步了解企业难处,推“百家门”、端“大碗茶”,同人民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奔着群众的急难问题和强烈呼声而去。要变坐堂等访为主动下访,推动干部多下访,从而实现群众少上访;变被动受理为主动解决,实现群众“事心双解”,赢得群众支持理解。干部“下访”既要带着深厚感情,也要采取“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工作方法,深化综合治理,多方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回应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
  干部“下访”不能“心血来潮”、搞“运动式”那一套,要通过主题教育,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工作常态。党员干部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来守护民心,以人民情怀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用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1月11日 来源:天水日报

 

 

无标题文档
         版权所有: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备案号: 陇ICP备17001240号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4号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岷山路60号
邮箱:tsdxbgshi@126.com
电话:0938-838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