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走出文化共富之路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www.zgtsswdx.com 时间:2023-11-17 17:01:19 来源: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冯淑珍
(作者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工商与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总结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可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重塑,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中国方案。
  坚定文化自信,走稳我们自己的路。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的历史本身就是文化自信最为坚实的基础。文明之延续所依靠的,既不是天命,也不是幸运,而是中华民族不懈的奋斗、创新与创造。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智慧与经验,时刻滋养着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创造与新发展,给我们的文化自信种下最深厚的历史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文化的积淀、传承、创新与发展,更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来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在世界各种文化交流激荡的大潮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做到昂扬不张扬、自信不自满,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推动文化繁荣,走出文化共富之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强大支撑和重要标志。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世纪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引擎。”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肩负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走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路,不断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精品力作,不断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民族复兴新华章、走出文化共富之路。
  建设文化强国,走好团结奋进之路。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设文化强国,走好团结奋进之路,既是当代中华儿女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肩负的时代使命,更是努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培根铸魂上强化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奋发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貌;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夯实全民族全社会休戚与共、团结奋进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以新媒体、新话语、新形势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故事,更有力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内容与素材,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探索人类文明新道路。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恢宏的历史命题,并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坚定文化自信,归根结底在于铸就文化的新辉煌、创造新的文明形态。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须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从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中汲取养分,更好地传递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不断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天水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1月04日 来源:天水日报
  

 

 

无标题文档
         版权所有:中共天水市委党校
         备案号: 陇ICP备17001240号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4号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岷山路60号
邮箱:tsdxbgshi@126.com
电话:0938-8384728